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以广东省为例
杨辉宇, 仝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5): 871-883.   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53
摘要213)   HTML    PDF(pc) (1956KB)(75)    收藏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评价体系, 改进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协调影响力测度方法, 并以广东省为例, 分析各市乡村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 对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类型进行分类, 进而提出差异化引导策略, 以期为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评价和规划实施提供新的视角和科学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交互影响
储君, 刘一鸣, 林雄斌, 仝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2): 291-298.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15
摘要758)   HTML    PDF(pc) (838KB)(177)    收藏
通过空间联立方程模型, 基于2011和2016年241个城市样本数据, 研究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馈及其空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1) 考虑内生性后, 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 地方政府在投资行为上模仿彼此; 2) 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互促作用。建议加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预算管理, 改革晋升绩效考核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城中村对深圳市职住空间融合的影响——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研究
仝德, 高静, 龚咏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6): 1091-1101.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69
摘要982)   HTML    PDF(pc) (1330KB)(263)    收藏
以深圳为例,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居民通勤距离,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空间滞后模型, 以交通分析小区(TAZ)为分析单元, 从中观层面分析城中村对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城中村的存在有利于促进大城市职住空间融合, 这与城中村规模大、分布散和租期灵活等因素有关; 土地利用混合度高、建成环境多样和可达性高等建成环境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小区居民平均通勤距离; 居住地社会经济环境好会提升居民平均通勤距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城市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孙艺玲, 仝德, 曹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6): 1325-133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78
摘要864)   HTML    PDF(pc) (1600KB)(209)    收藏

以深圳市南山区363个公共自行车站点的自行车使用频次及周边500 m缓冲区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 采用空间滞后模型, 在考虑公共自行车站点区位、公共交通设施环境、自行车骑行环境和相邻站点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反映不同人群集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各站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的影响。结果表明, 工作日高峰、周边公交线路数量、周边道路用地面积、支路长度、周边工业建筑面积、低档商服建筑面积和低档住房建筑面积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到最近地铁站距离和绿道长度对公共自行车使用频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站点间公共自行车流量具有高度空间自相关性。建议规划公共自行车站点时应重点关注周边建成环境因素, 在布点和定价时充分考虑通勤等规律性需求, 并结合人口分布特点, 增加低收入人群集聚区的供给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